8月下旬开始,平稳1个月有余的国内甲醇市场再次走高,现货、期货双双上行。至9月底,国内现货主流成交价涨至2350~2500元(吨价,下同),期货价涨至2700元上下,环比涨幅分别为11%、13.2%。
郑州商品交易所一位甲醇经纪人认为,在国内大盘总体走高的背景下,南北现货冷热两重天的现象,主要源于区域间的供货不平衡。他表示,区域涨跌、港口库存、产能过剩这几点共同作用市场,将引发甲醇行情走高,后市或陷入窄幅整理。
行动力渐不足
记者从陕西、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了解到,由于该地区部分甲醇装置停车或负荷降低影响,当地烯烃外采量加大,是近期成交价格小幅攀升的主要源动力。同时,9月下旬开始内蒙古荣信、山西大土河、山西潞宝、黑龙江吉伟等企业仍有7~14天的检修期,涉及年产能140万吨以上。但是,同期该区域中煤远兴、内蒙古博源、中煤龙化等涉及年产能180万吨以上的企业甲醇装置有望重启,或缓解区域产品紧张局面。
国庆假期之后,南方地区前期甲醇备货进入尾声,需求下降预期增强。另据江苏一贸易商介绍,区域间的涨跌仍存博弈空间,但多方力量已逐渐不占优势,国内整体大盘上涨动力明显不足。部分厂家再次涨价的主要原因,还是生产负荷没有提高,这也是后市走势可能陷入整理的理由。
港口库存创新高
记者从华东、华南等沿海港口进出口商处获悉,今年1~8月,我国累计甲醇进口量593.4万吨,同比大幅增加68.2%,创历史同期首高,已经完全超过历年的年进口量。同时,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9月30日,华东、华南沿海甲醇总体库存已经达到105万吨以上,创去年以来新高。加之国内停产装置的陆续启动,10月份国内甲醇供应总量仍有望继续增长,成为后市继续上涨受阻的主要消极因素之一。
内蒙古一家大型煤制甲醇企业负责人表示,今年国际甲醇市场需求呈现了明显的萎缩趋势。1~8月份中国的大量进口对国际市场无疑形成了一定的支撑因素,国内装置开工率一旦大幅提升,势必减少进口量。国外企业只有两个选择,降价或减产,这就形成了对国内市场的压制。而四季度历来都是甲醇需求的淡季,港口高库存或低价进口就成了阻碍国内大盘继续上涨的利空因素。
过剩阴影仍难消
据河南一家大型甲醇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产销国,2015年产能已超过7600万吨。随着国内大型煤制甲醇项目的建成投产,2016年新增产能有望达到900万吨左右,环比增长11.8%,并且大部分集中在第四季度开车投产。
因此,业内普遍认为,过剩产能仍是未来甲醇市场最大的压力。这也是今年国内甲醇装置大部分时间开工率只有50%左右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这种过剩阴影如果无法消化,市场真正回升尚待时机。
另外,记者从内蒙古、新疆等地煤制甲醇企业了解到,国内煤制甲醇企业的装置开工率更低,如内蒙古大唐多伦煤化工、赤峰国电化工等企业目前仍处于停车状态,这也是北方地区低端甲醇价格上调的原因之一。而南方地区目前供需已处于相对平衡期,形成南跌北涨的格局。随着9月下旬国家汽车运输标准的统一,各地汽车运费普遍上调,其中甲醇作为危化品运输费用在每吨40元以上,由于成本的增加难以顺利传导到下游,这更加会抑制甲醇市场的回升趋势。
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甲醇市场正处于多空博弈的关键时期。由于10月份下游市场多数以走高为主,并且在高成本状态下,特别是煤制甲醇企业开工率不会快速提升,因此短期大盘上涨趋势仍有望延续,月内市场不会快速回调,多空拉锯的周期或将延续,第四季度深陷整理格局的可能性较大。